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西班牙有合法居留的中国移民,截止到今年7月,已经突破去年年底的156800人,这里不包括2万入籍华裔和1万多的儿童。其中,留学生4500人,无身份移民有3万左右。这20多万中国移民占西班牙整个移民群体的第7位,仍属于少数移民群体。
自2008年开始,西班牙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且还有蔓延之趋势。受此影响,很多华人移民开始多向选择自己的出路。2009年开始,一部分中国移民开始把事业发展的重心转向国内。2010年起,小部分中国移民已经把求生存的目光转向其它国家,如北非、南美等地。
目前,华人在西班牙的产业情况大致是,中餐馆4500多家,糖果店食品店1500多家,百元店杂货店8000余家,鞋店、服装店、箱包店约2000家,进出口公司1500多家。虽然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中西贸易额比上一年度增长33%,但实际情况是,旅西华商大多数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有50%以上的商家处在维持现状的不盈利状态,35%略有盈余或勉强持平,仅有10%左右还可以看得见利润。
有人把这种持续的经济危机称作“后经济危机时代”。记者则认为,这都是积极看待经济危机形势的一种盲目的乐观。就眼下的华人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来说,除了少部分敢于铤而走险、移居他乡、返乡发展的侨民之外,大多数侨民根本无力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更多的华侨和产业主都处在一种观望的无奈状态下,期待起死回生的商机再度出现。
忍受不了煎熬,无奈返乡
一直有人把马德里、巴塞罗那这种大城市,视作移民生活的天堂。经济危机3年后,我们再来看,这天堂仅仅剩下了一个残缺不全的梦。西班牙有近500万外国移民,到2010年竟然出现负增长。即使以韧性和吃苦著称的中国人,在增加移民人数的同时也出现了分流和返乡,足以见得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多么不同凡响。
经济危机是广义而空洞的,个人的生存危机却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按照中国移民的地区不同,我们可以做一个划分。有数据显示,20余万中国移民中,浙江籍占70%,福建籍占20%,其它地区如上海、北京、东北等地仅为10%。除少部分留学生外,大部分来到西班牙谋生的中国移民,都具备了超出常人的忍耐力。而中国移民居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地,恰恰是最能反映出这种“忍”术的最高境界瞭望台。
曾几何时,为追求生活的美好抑或是一种愿望,多少人撇家舍业,债台高筑地来到了西班牙。若干年后的今天,令人无助的经济危机让他们继续忍耐,继续保持一种向上的期待。
一位持欧盟身份的华人女性,把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送到中国后,没有一天不思念自己在中国的孩子。日前,她终于做出决定,要回到国内,回到已经读小学的孩子身边。她这样告诉记者,孩子在国内身边不能一直没有妈妈,而在西班牙打拼的丈夫也离不开作为妻子的她。然而,她终究只能选择其一,思前想后,她觉得孩子是她的一切,这么多年与孩子分离,让她饱尝了思念之苦,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她必须回到孩子身边。而她的丈夫,虽然仍旧在为生存而拼尽全力,但妻子回国了,等待他的恐怕不仅仅是别离。
多年以前,在浙闽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正是忍受不了机会的缺乏和无休止的贫穷,才来到西班牙这个貌似公平的异国他乡进行奋争。然而,无形的经济逆转,让他们找不到自我,很多人在历尽艰难后,仍感叹谋生的艰难。这当中,包括一些有产业无利润的老板,以及大部分奋斗多年最后黯然返乡的“淘金者”。
分流的移民中不乏功成名就者,他们的迁徙或许为了筹划更大的蓝图。那些无家无业的单身汉、孤身女大多无处可去,他们处于两难的境地,回国不知落脚在何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回国,这里又没有发展机会。近年来,“身背空行囊、云游走四方”是很多华人移民的真实写照。
扎根政策,让很多移民由“黑”转“白”,这也是中国移民人数呈逆势上升的缘由。但一个现象很能说明问题,东北辽宁铁岭、抚顺等地的无身份移民返乡,多数是因为钱难赚、工难找。而山东、青岛等地的移民,特别是近年来得以“洗白”的有身份侨民,均出现了奇怪的返乡潮。即使浙闽等地斥巨资出来的侨民,也出现了弃居留而返乡这个历年少有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