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准移民看楼团瞄准温哥华豪宅市场。(加拿大《明报》/受访者提供)
中国新闻网讯 “中国首超英国成澳洲最大移民来源国”、“将保持加拿大第二移民来源国地位”、“中国近三成资产超亿企业主已移民”……近日,频见报端的此类新闻让渐显的“移民潮”再受关注。继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及90年代初期的两次“移民潮”之后,如今,中国大陆又隐现第三次移民 浪潮。
不同于以往单边流出占据主流,受各国紧缩移民政策的冲击,加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也促使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萌生归意。最新资料显示,曾经是人才主要输出地的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近来出现了一波“人才回流”,“归国热”在这次若隐若现的浪潮中同步升温。
一去一回之间,中国正全面参与着人才、资本等资源的国际化交流。
投资移民成主力 第三波“移民潮”若隐若现
据有关媒体报道,1999年之后的10年间,中国国内200万人合法获得了外国绿卡。以美国为例,该国国土安全部公布的移民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共有70863人获得美国绿卡,这一数字比2009年增加6625人。中国人获得美国绿卡主要是通过投靠在美亲属和赴美工作。
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曾介绍,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人群较为庞大。仅以加拿大为例,业内人士估算,中国平均每天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的精英人士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
与以“公派出国”为特征的第一波移民潮和“技术移民”为主的第二波移民潮不同,“投资移民”的大量出现成为这次移民潮较为突出的特点。来自各国移民局的数据显示,中国通过投资移民海外的人数近年来在逐年增加,仅去年获得加、美、澳三国移民签证的人数超过6000人。
招商银行及贝恩公司今年4月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1年内地富人将增至59万人,他们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18万亿元。调查发现,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富人中,约27%的人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正在考虑投资移民的占比也高达47%。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的投资移民申请共772人,占该移民局全年发放EB-5签证总数的41%,居全世界之最。2009年,这一数字更是高达1979人。加拿大2010年将投资移民的金额提高了一倍,结果非但未吓走中国移民,人数反而呈现爆炸性增长。加拿大公民和移民事务部负责人表示,2010年中国大陆投资移民该国人数占全部投资移民的62.6%。澳大利亚移民与公民事务部的数据库显示,大陆地区2010年获得商业移民签证的人数达3416人,其中年龄多介于35至44岁。
这些多介于35至45岁的投资移民潮主力,选择将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定为主流移民国家,欧洲一些国家申请人数相对较少。子女教育是他们进行投资移民的首要原因,“寻找安全感”、“更便利的海外业务拓展身份”、“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更安全的财富氛围”等原因则紧随其后。
一些国家降低门槛被认为是中国投资移民大量增加的原因之一。2009年起,经历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的欧美国家,为吸引外部资金,将投资移民限额逐步放宽,大大推动了中国公民的海外移民进程。据《英中时报》报道,尽管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誓“削减移民”的讲话言犹在耳,尽管经济低迷的持续使英国社会反移民声浪日渐高涨,这些都没能阻挡住英国对海外投资的迫切渴望:3月16日,内政部移民事务大臣达米安•格林宣布了最新修改的投资移民政策。新政较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允许申请人根据在英国投资金额数量来决定获得永居的时间。
权衡优劣 多重利好因素致“回流潮”升温
在第三次移民潮若隐若现之际,早前技术移民的“回流潮”却已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美国列文研究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从1996年到2006年,回到大陆的“海归”增长了5倍之多。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从海外回国的中国留学人员数量达到108,000人,较前2008年增长了56.2%;而在2010年,中国“海归”的数量达到了134,800人,创下历史新高。虽然整体上仍处于流出状态,但是回流人员的增长幅度已大大超过了出国人员,主要从事着互联网、IT、通信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行业。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低迷、尚未全面复苏,特别是美国、英国等西方主流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政府赤字庞大、大量企业破产、物价持续高涨,失业率居高不下,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也严重削减,不少工薪阶层提心吊胆地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整个就业市场一位难求。
据最新资料显示,曾经是人才主要输出地的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近来出现了一波“人才回流”;而向来是人才主要接受地的美国经历着历史上第一次“人才逆流”。位于美国加州的硅谷,甚至闹起了“人才荒”。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中国“海归”人员中,90%表示经济和个人发展机遇是他们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81%的中国“海归”认为祖(籍)国的创业环境优于美国的创业环境。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高级国际专员吴毅勇直言,这几年,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英求职的人数明显下降。“很多学生本身就不以‘在英国找工作’为目的,而是抱着‘肯定要回中国’的心态留学”,他说。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经济企稳也吸引了早年移民的华人回流,迅速发展的中国给“海归”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中国政府制定了“千人计划”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还对留学生回国提供了包括户口在内的更多优惠政策条件;国内各个城市也纷纷推出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对回国创业的“海归”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的灵活性。很多“海归”认为,当下是回国创业的最佳时机。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发展的大好机会,也是“归国潮”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从华尔街回国的基金经理表示,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虽然国内基金公司的薪水没有国外高,但是考虑到两国的消费水平,国内的性价比更好;而且,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原因很多,有一部分人本来就打算回国创业,但大部分人受签证影响而选择回国,紧缩移民政策导致的签证难是“归国潮”出现的一个原因。为保护英国本土劳工的就业机会,英国移民部长达米安•格林3月14日公布最新“短缺行业名单”,计划削减大约27万名非欧盟技术移民。据法新社报道,在法国政府此前宣布要将每年合法移民从20万缩减到18万之后,法国内政部长盖昂又开始拿工作移民开刀,并宣称“法兰西不需要泥瓦匠,不需要餐馆服务员”。
“人财两空”? 移民热引发“人才资本”流失担忧
新一波“移民热”,特别是精英人群移民的兴起引发了各界对于中国人才与财富流失的担忧。此前有报道宣称,中国近三年移民的精英向海外带走了17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曾撰文指出,富人移民带走的不仅仅是数以万亿计的资本,更严重的是精英阶层的流失,中国正面临着“人财两空”的风险。
2007年,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中国流失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有文章指出:“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名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则为76%。2008年7月的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更有一些阴谋论者认为,美国猛吸中国富人移民不亚于向中国发动了一场看不见的金融战争。过去美国“打劫”的对象是日本、韩国或中东富裕国家,如今美国将“打劫”的目标对准了中国,而且在布局一盘非常大的阴谋。一方面围堵中国政府的巨额外汇储备,推动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另一方面,对中国民间财富釜底抽薪,猛吸中国富人移民美国。此外,移民是否会导致贪官外逃也引起社会的一片讨论。
对于这些担忧,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给出了不同答复:“应该以开放、自信、包容的心态对待移民热。这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李路路也认为,中国人口本来就多,不能单从精英出国的绝对数量较多就判断人才大规模流失。“虽然我们感觉移民海外的高知人员和富裕家庭的绝对数量增加了,但较之日渐扩大的智、富群体,绝对比例并不高。”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阎靖靖表示,目前看来,新加坡、印度等出现过精英外流移民潮的国家,未曾因移民潮而遭受不可挽回的创伤。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于人才资源的渴求度正在大幅提升。当下,人才资本对于一国的竞争力正变得日渐重要。如今的中国,正面临创新型国家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的阶段。不缺乏资金和硬件而欠缺人才的中国,已经到了遏制人才流失、主动争夺外籍顶尖人才的阶段。
潜藏风险挑战多 归国者与移民者均需调整心态
“凡事都有风险”,不论是归国者抑或正在准备移民海外的人,他们都在思考着自己前途未卜的命运。
每年留学生归国人数的逐步增加、国内人才与海归人才日渐缩小差距和国内高端职位竞争激烈的现实,再加上部分海归因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所学专业与大部分人雷同,对当前形势的错误估计和过高的职业期待,使得“海归”不再成为香饽饽。举例说,以前美国常青藤联盟等名校的博士毕业后不难在清华、北大等一流学府谋得教职,但当下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已经有人把目光瞄准国内二线高校和中西部广大地区。甚至一些人因为个人能力问题,从引人注目的“海归”变成无人问津的“海待”。
海归确实在回国之后面临着收入锐减、文化适应、子女教育等难题,了解中国机会的实质、了解个人的社会适应度、要有社会资本、要有信息灵敏度是专家对他们的重点建议。
对于即将准备移民的国民来说,面临的形势也并非乐观。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以移民精神享誉世界的美国,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移民政策最为苛刻的国家之一。2000年初,美国最多可以发出19.5万张工作签证,但现在只有6.5万张了。《今日美国》日前报道说,由于科技人才签证严格,排期过长,加上现在生活费用昂贵,外国出生的科技专才纷纷返回祖(籍)国创业,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每年回国的数字达数万至数十万。英国则出于保护本土劳工就业机会,计划削减大约27万名非欧盟技术移民。
就连风生水起的投资移民,也纷纷出现水涨船高的局面,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热点移民目标国相继大幅提高了商业移民的门槛。新加坡投资移民金额从100万新元增加至150万新元,加拿大从40万加元提高到80万加元后,从今年7月1日起,每年又对可接纳投资移民申请量设置了700件的上限。澳大利亚可能今夏正式签署实施新政标准和引进打分制,更加关注申请人的受教育程度、新技术开发、已有商业进出口渠道和英语水平等方面因素,这对于那些无教育背景和零英语基础的申请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只有美国投资移民降低到50万美元,尚增加50万美元投资移民,但是,投资移民从临时绿卡换成正式绿卡时不算低的失败率亦使广大移民者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