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世界教育(微博)向何处发展,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变化?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年度报告《2011年教育概览》。结合这份报告,重新审视这一年来走进我们视野的国际教育热点,不难看出,围绕教育所产生的所有矛盾、焦虑、改革和调适,其背后反映的是各国正在进行的一场未来人力资源强国的竞争。
2011:谁在领跑人力资源强国
随着中国、韩国等国家获得大学学历的成人数量快速增长,美国正逐渐失去在全球人才储备中的优势。
全球人才储备正发生变化
《2011年教育概览》指出,由于日本与美国拥有更多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使得日本和美国过去一直在许多高技术领域遥遥领先。但现在,这一状况在发生改变,随着中国、韩国等国家获得大学学历的成人数量快速增长,美国正逐渐失去在全球人才储备中的优势。
尽管目前美国拥有高等教育文凭的成人人口比例仍旧排在前五,但是,“当你考虑年轻人群时,全球人才储备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OECD负责指标与分析的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斯·舒尔茨说。日本、韩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年轻人比例最高,这些国家有超过50%的年轻人获得了高等教育学历。
“没有作好准备”,是当前人们对美国教育批评最多的地方,而这个依据是一份面向全球15岁学生的调查。2011年初,PISA这个陌生的外来词语突然闯进人们的视野。这项2009年进行的全球15岁学生学业成就测验结果公布,中国上海首次参加便超过了一直以来成绩最好的芬兰,一举摘得数学、科学和阅读三科第一名的成绩。
作为2011年国际教育界的一件大事,经合组织在《2011年教育概览》中再次对PISA进行大篇幅的分析,除成绩外,还包括更多。按照数学、科学、阅读三者每年各有侧重的原则,这一次的测验以阅读为主。与上一次调查相比,全球学生的阅读热情正在减弱,在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德国、日本、荷兰、瑞士、美国等国家,有超过1/3的学生报告说根本不喜欢阅读。而阅读喜好又与阅读成绩密切相关。在2009年PISA阅读测试中,美国15岁学生中有42%分数在熟练等级以下,而中国学生的这一比例是17.3%。
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强调,为确保美国的竞争力与创造就业,美国必须提升教育,他对照中国和印度等国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资,指出美国面临的竞争危机。奥巴马再次强调“力争上游”教育改革计划的重要性,提出各州应当以国际评价标准为框架,改进学校教育。2011年,美国各州开始实行统一的课程标准。奥巴马还承诺在10年内配备10万名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师资。
2011年,英国也打破保守的倾向,一批由政府资助、社会办学的自主学校开门迎接新生。这些学校可以自主招聘教师、开设课程、安排学习时间。通常为了取得好成绩,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2011年教育概览》显示,学生用于正规上课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就越好,而私人性质的课外辅导则与成绩呈负相关。英国教育大臣戈夫表示:“再也不想让贫困地区的薄弱学校在各国教育排名中拖英国的后腿。”
法国、德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也都根据PISA的结果开始反思本国的教育。与此同时,一场关于“中式教育”的讨论在美国华裔“虎妈”蔡美儿的带领下红遍半个地球,并且一路从家庭教育不断升级到教育、文化乃至政治经济发展的层面。这场争论难分高下,或许中西结合的非典型教育模式才是最佳。从中也不难看出,教育的焦虑来源于其他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各国对人才的热切渴望。
教育经费支出被视为一项投资,它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教育投入有涨有落
2011年,经济危机之后的各国政府被迫用日益收缩的公共预算开展各项工作,同时还要设计政策来让教育更加有效并积极回应日益增长的需求。
《2011年教育概览》显示:经合组织成员国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年投入高达9860美元。经合组织成员国用于教育的经费支出占其GDP总和的6.1%。智利、丹麦、冰岛、以色列、韩国、挪威和美国,这一比例超过7%。只有9个国家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不到5%。在32个国家中,有25个国家的教育经费总支出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巴西、爱尔兰和韩国。
报告解释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反应了一国赋予教育的优先地位。教育经费支出被视为一项投资,它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对教育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美国政府2011年财政预算中,教育是仅有的几个增加预算额度的领域之一。2011年美国的教育预算是497亿美元,充分表明美国对教育投入重要性的认识——教育投入是美国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而英国则作出了高等教育经费削减40%的决定。《2011年教育概览》指出,在所有国家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中等后非高等教育阶段目前以公共投入为主,但是在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私人投入的比例逐渐上升。
今年开始,英国大幅提高高等教育学费上限,从过去的3290英镑一举升至6000英镑,并计划在明年达到9000英镑。一直将高等教育作为福利的瑞典也在今年结束了免费上大学的历史。报告显示,在30个有数据可查的国家中,包括智利、以色列、荷兰和美国在内的7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出现下降,支出未能跟上该阶段学生人数的增加。《2011年教育概览》指出,良好的教育和技能对于改善一个人的经济与社会前景非常关键。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男性高等教育收益超过30万美元,女性为20万美元。正是这种个人投资、个人受益的理念,使得成本分担日益被接受。在韩国,大约80%的学生进入私立大学学习,70%以上的高等教育经费来自学费。
此外,经合组织报告显示,教育投入并不会带来学历贬值。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高学历劳动者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低学历劳动者。
各国必须在年轻人所学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所需技能之间实现更好的匹配。
发展职教拯救“迷失一代”
在整个经济形势的影响下,青年失业成为令各国政府头疼的问题。从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到希腊雅典、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每当出现社会问题,走上街头的人群中都清晰可见一些稚嫩的身影。一个接受了教育却没有技能,或者过早离开学校失去教育和培训机会的群体,最终演变成社会之痛。
2011年第一季度,经合组织成员国15-24岁年轻人失业率达到17.4%,与2010年劳动力总体失业率相比翻了一番。
今年7月英国骚乱平息以来,政界、教育界、媒体和家长都开始普遍反思英国青少年教育,并逐渐形成共识:必须加强学校纪律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家庭教育。然而,身处困境的年轻人也需要这个世界了解他们的处境、给予他们实质性的帮助。
《2011年教育概览》显示,在没有留在学校的15-19岁年轻人中,超过50%的人失业或者没有就业。而且在大多数国家,这些没有就业、也没有接受教育或培训的人并未获得福利支持。与老龄组相比,这些年轻人放弃寻找工作、完全失去与劳动市场联系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这一影响将延续20年。
经合组织呼吁:应对失业,尤其是那些不能在劳动力市场稳固立足的年轻人失业造成的大量人力资源浪费,必须成为各国当前的优先战略。各国必须在年轻人所学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所需技能之间实现更好的匹配。
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像丹麦,荷兰和日本一样,实施早期干预计划并向不同的年轻人群体提供有效求职帮助;像奥地利、德国、瑞士以及澳大利亚和法国学习,针对低技能年轻人加强学徒教育及其他二元职业培训课程;向低技能年轻人和那些完成学徒的年轻人以及中小型企业提供临时津贴,鼓励企业雇佣年轻人。瑞士有2/3的年轻人在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而今年的《失业保险法》将25岁以下青年失业者的救济时间从400天缩短为130天,此举是为了让他们回到就业市场。目前,瑞士青年人的失业率为6.4%,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是最低的。今年年初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0-2011》中,瑞士蝉联榜首。
目前,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人口比例在各国差异很大:捷克和斯洛伐克有70%的成人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自己最高的教育层次,而在爱尔兰、西班牙和土耳其,只有不到10%的人有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不过,在保经济、促就业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职业教育。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发布《高中职业教育提升策略报告》,提出加强职业高中与企业合作,并且首次打出了“就业第一”的旗号,劝学生“以后如果有必要,再找机会到大学继续读书”。在美国,也掀起了一场有关职业教育的大讨论,奥巴马要求每个美国人承诺参加至少一年的培训,“无论通过社区大学、四年制大学、职业教育还是见习方式”。
《2011年教育概览》指出,投资职业教育绝对物有所值。今年报告首次分别列出了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同表现。受过职业教育的年轻人与接受普通教育的同辈相比,就业率平均高出8.5%。另外,普通中等教育的升学率越高,拥有中等职业教育文凭的人就业率就越高,这意味着,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面临更少的就业竞争。(唐科莉 记者 高靓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