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道 我意识到,对于留美(微博)的中国学生来说,还有比语言更严重的障碍。我参加与中国有关的讨论,希望能换个视角,对我的祖国有一种更全面的认识。但是,我经常本能地想要维护中国,美国的许多中国学生都有这种感觉。
中国学生习惯于比较封闭和具有民族主义特色的社会准则,而美国的政治言论(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批评)可能会与这种准则发生冲突。他们渴望分享美国的繁荣,崇尚美国公平的社会价值观,但又因为想维护祖国而感到为难。之所以产生这种心理,既是国内的民族主义氛围造成的,也是因为美国人有时以一种高人一等甚至充满敌意的口气谈论中国。消除这些情绪和采取比较公正的视角可能比背熟GRE词汇要难得多。
在美国的学校里,中国学生往往会躲避政治辩论。在抵达美国之前,他们过着单调的生活,很少过问政治。然而,随着美国人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中国学生经常在两个相互敌对的意识形态阵营之间左右为难。尽管外人可能会误以为他们在政治问题上三缄其口是因为漠不关心,但实情并非如此。
“中国的环保困境”、“媒体持续关注中国的动荡地区”、 “军事震慑的背后:更强有力的中国”……有关中国的头条新闻既让我感觉得到解放,又让我不安。
终于能了解这些敏感的国内问题的内幕,确实让人如释重负,但我很难把西方媒体口中的中国与我所知道的中国联系在一起。
尽管许多中国学生来到美国是为了吸收一个畅所欲言的社会的理念,但当讨论的话题是中国时,这种广受推崇的品质就让人伤脑筋了。要想平息这些批评意见,他们首先要学着求得自己内心的安宁。
乔伊·庄是锡拉丘兹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目前在美国企业研究所实习。她的博客名为“我在美国学习非政府组织管理”。她坚决支持畅所欲言和言论自由,但美国人有关中国话题的讨论有时会让她失去耐心。她说:“一方面(美国)赞扬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又告诉本国民众,中国在清洁能源和技术方面投入甚多,认为美国应该采取更多的举措,以免落后于中国。(按照中国的社会准则,)他们对朋友是不会说这种话的……这很伤感情。”
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就读的劳伦斯·郭极力不把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批评视作对个人的攻击。他说:“美国不光在批评中国,也随时在展开自我批评。” 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课程中,人们提到中国时往往是讲到该国的经济奇迹,这使他的同学们感到无比羡慕。郭微笑着回忆说:“这让我感到,做个中国人值得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