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大事记
11月1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长Chris Evans参议员率领高等教育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是他首次以教育部长的身份出访海外。
11月10日
英国教育部大臣Michael Gove访华,在记者招待会表示,英国希望深化和扩大与中国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多元化合作。
12月15日
12月15日,英国驻华大使馆启动北京新的签证申请中心旗舰店。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重申英政府欢迎中国学生的立场。
关键词:留学方式
中“自费留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留学目的地国相对集中,但多元化的趋势明显,出国留学日益大众化,留学方式日益多样化。”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综合项目部主任宗瓦将2010年的国内留学市场特点归结为三个“化”。
8大国仍将主导中国留学市场
新京报:英国新学生签证方案虽然还在咨询阶段,但已引起广泛关注,这会对明年的英国留学产生哪些影响?
宗:预计2011年赴英国留学的人数会有所下降,主要涉及到的是到英国就读本科以下的学生。为了达成限制移民的目标,英国政府将焦点转移到约占移民人数一半的外国学生身上。英国内政部估计,每年30万个学生签证中,有40%以上的是就读大学本科以下的课程,也就是大约有12万人。如果英国禁止留学生就读大学本科以下课程,那么来英国的留学生人数最多将减少12万人。受此政策影响的中国学生约有2万-3万人。此外,英国政府即将取消PSW签证(旨在让拥有本科、硕士、博士毕业文凭的国际留学生在毕业后,有两年时间在英找工作或者开展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赴英读硕士课程的中国学生数量。
新京报:今年小语种国家的留学情况有何特点?
宗:小语种国家留学持续升温,其中赴法国留学人数2009年为8000人左右,2010年估计为10000人,2011年会继续保持小幅增长的势头。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已经从2001年的大约9000人增加到今年的2万人;预计2010年到意大利留学的人数将从2009年的几百人猛增到1500。西班牙留学人数最近几年增长也很快,2006年保持在400名以上,今年将有大幅度增长。
新京报:2011年的留学市场会呈现怎样的态势?
宗:以美国为首的8大国家(美、英、澳、加、日、韩、新西兰和新加坡)仍然会主导中国留学生市场,小语种国家留学会继续保持温和的上升态势。留学层次多样化会持续加强,本科层次以下的留学以及非学历留学教育会越来越普遍。
专业会有更多选择。更多的学生将不会再扎堆申请国际贸易、会计、计算等专业,更多会考虑未来在国外或回国就业的便利性。
名校期望值会降低。以美国为例,2010年申请美国名校并且获得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有所增加,但录取率反而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申请学生增加而导致的。2011年获得名校的录取将会更加困难,学生会更多地分散到其他优秀院校去学习。
中长期教育规划提出国际化
新京报:留学方式日益多样化是指哪些途径?
宗:从直接出国留学到参加国内的预科、国内高中的国际课程、国内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等,今年的留学方式更多样化。如中教国际的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经过十年发展,国内合作院校发展到近100家,美国院校发展到30多家,本科学生经过国内大一和大四、国外大二和大三的培养获得中国本科文凭和中美的学士学位,研究生经过国内研一的培养和国外2-3个学期的培养,获得中国研究生文凭和中美硕士学位。又如PGA高中国际课程,是中教国际和美国根据中国高中教育特点共同研发的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学生顺利完成所有项目要求课程后即可直接升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新西兰等国家的110多所大学攻读本科学位,还可参加ACT考试,冲击美国名校。
新京报:从官方公布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看,有些地区已明确提出教育国际化,包括在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等。官方政策的放开对留学会有哪些影响?
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扩大教育开放的精神,2011年将启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满足国家对技术层次的人才需求。中学、大学的教育合作项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会有较大发展,学生将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也将启动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国际培训的项目,开拓我国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师资的国际化视野,为基础教育改革储备人才。我们将筹建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发适合来华留学生使用的教材体系。
■ 消费者声音
作为家长很多时候很矛盾,一方面,我为孩子的教育投资了60万甚至100万,最后孩子找到的工作与期望有很大落差。另一方面,专家又表示,出国留学不仅是一种投资,更多的应该看重孩子在留学中阅历的积累、生活的体验。
———熊鹏,家长
我的女儿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读会计。在国内读中学时,女儿每天6点多起床,晚上做完作业11点多睡觉。看着她实在是累,于是下了出国的决心。女儿离开的头几个月,对家长来说,也是个心理“断奶期”。
———杨女士,家长
如今,在国外读书有一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愿意回国发展,海归从精英走向大众化,就业方面优势明显减少。海外留学经历与职场经历附加起来才是留学生回国的主流。但对职场人而言,没法像读大学那样义无反顾,毕竟机会成本和风险都要大很多。
———George,在英国利兹大学就读MBA
(记者:缪晨霞)